市場趨勢

EDR 不夠了?醫療業安全盲點您有注意到了嗎?

醫療資安連環爆,駭客瞄準病患個資:多層防禦刻不容緩

報告類型
議題分享
發布日期

2025/05/29

根據Magtech統計,信用卡在暗網售價最多僅售125美元,但病患健康紀錄的平均價格高達 250 美元!近期馬偕、彰基、長慎等醫療機構遭CrazyHunter、NightSpire等駭客攻擊,造成個資外洩疑慮,再次印證高價值病患資料對駭客極具吸引力。如今,單靠 EDR 這類基礎防護措施,已難以應對駭客日益成熟的手法與不斷演進的攻擊技術。

生成式AI帶來哪些新威脅

駭客手法多樣,醫院有哪些常見的破口?

駭客攻擊方式多元,僅靠 EDR 防範無異於盲人摸象,難以掌握全貌,更無法有效抵禦持續變化的威脅。

AI技術普及為何會助長駭客攻擊?

99% 攻擊靠「人」觸發: 社交工程仍是頭號威脅

根據Proofpoint統計,超過99%威脅仰賴「人為互動」觸發,成功的社交工程能誘使人員修改安全性設定、洩漏帳密、下載惡意檔案,甚至直接騙取金錢。 2015 年,美國醫療保險公司 Anthem 遭中國 APT 組織發動釣魚攻擊,造成史上第二大醫療資料外洩事件,導致近 8000 萬筆個資外洩,成為醫療產業的經典慘痛案例。
應對這類入侵手法,建議醫療機構盤點現有的電子郵件防護機制,是否涵蓋 URL/附件掃描、內容分析等功能,同時強化員工資安意識訓練,並導入「可疑郵件回報」通道,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聯防,降低風險。

AI技術普及為何會助長駭客攻擊?

98% 醫療單位已接觸 GenAI:雲端資料外洩風險被嚴重低估

隨著數位轉型與 GenAI 浪潮來襲,即使醫療單位未全面導入雲端,若未明確管控,員工仍可能私自使用雲端應用或 AI 工具。
根據Netskope統計,98% 醫療機構使用含 GenAI 功能的服務,不當使用可能導致機敏資料外洩,甚至淪為惡意程式的傳播平台。
若允許員工使用雲端服務,建議從 SASE/SSE 架構著手,強化雲端環境的管控。同時留意 DLP(資料外洩防護)對雲端機敏資料傳輸,防止機敏資訊被上傳至個人雲端或 ChatGPT 等生成式 AI。

AI技術普及為何會助長駭客攻擊?

駭客可利用韌體繞過 EDR:潛伏底層、全面接管系統

「韌體」(Firmware)位於作業系統之下,是硬體與軟體溝通的橋樑,如 BIOS、UEFI 等。由於處於端點底層,EDR 不但難以偵測,反而可能被韌體反向控制。韌體一旦遭植入惡意程式,將對組織帶來重大風險,且通常無法透過重灌清除。 就在2025 年初,Eclypsium 發現 Illumina 的 DNA 定序儀存在嚴重韌體漏洞,駭客可藉此完全控制設備、持續潛伏,甚至使設備大量徹底癱瘓。
設備漏洞的修補更新須仰賴原廠提供。但醫療機構內部設備種類繁多、元件複雜,更新難度極高。建議定期進行資產盤點、導入韌體完整性驗證機制,並建立供應鏈設備的來源審查與安全標準,補足 EDR 難以覆蓋的盲區。

審視組織網路環境衛生,從現在開始建立更完善的防線

面對一波波針對醫療產業的攻擊浪潮,資安已不能只依賴防毒軟體或 EDR ,醫療機構若不從郵件、雲端到韌體等多個層面進行整體盤點,將會難以因應現代化的複雜威脅。
大鈞科技擁有多年資安顧問與建置實務經驗,能協助您評估、擬定最適的防禦策略,助您在變局中穩住醫療服務能量。若您正思考資安如何布局,歡迎與我們討論下一步行動。

我想了解......

我想了解如何布局醫療資安,請業務提供相關資料或安排拜訪。

我想了解......

我想進一步了解大鈞專業服務,請業務提供相關資料或安排拜訪。

你可能有興趣...

關於大鈞科技

我們是深耕資安領域的專業人士,團隊成員組成兼具資安、系統顧問、軟體開發......等各方面人員,共同為企業資訊安全防護努力。

我們也幫助企業快速進行內部資安風險評估,幫助企業診斷何者評估安風險威脅最大,與資安威脅揭秘的優先順序,幫助企業快速建立完整的資安網路。